“教育理论创新与上海教育现代化”创新团队召开工作会议

发布者:杨赟发布时间:2022-12-05浏览次数:652


20221127下午,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教育理论创新与上海教育现代化”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会议在西部会议中心第5会议室举行。会议邀请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方建峰、上海市教委综改处副处长孙勇、上海师范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张昉、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孙琳、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帆分别就专报撰写、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与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竞赛项目申报和教改项目申报做专题报告;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杜成宪教授做主题点评。j9九游会官方网站院长夏惠贤、创新团队全体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创新团队负责人陈建华教授主持。

夏惠贤院长介绍了教育学科建设规划与六大创新团队建设的互惠关系及其顶层设计逻辑,呼吁“教育理论创新与上海教育现代化”创新团队在传承上海师大的历史传统与优势的基础上,对接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的教育科研,以实现学科建设、团队创新与个人成长的协同与融合。



陈建华教授总结了“教育理论创新与上海教育现代化”创新团队的年度建设成果,揭示了创新团队的发展瓶颈,进而明确了下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希望团队进一步聚焦教育理论创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上海教育现代化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彰显团队特色。



方建峰副主任从决策咨询的维度介绍了创新团队建设中的“专报撰写”这一主题,着重介绍了决策咨询研究的三大基础(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数据)和价值导向(基于宏观、常识和折衷制定举措),为参会教师撰写有质量、有效力的专报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并鼓励参会教师就自己研究领域结合当前教育实践和研究中的热点与痛点积极撰写专报。



孙勇副处长结合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境况,认为创新团队的选题高度契合国家和上海市教育发展战略,从“上海教育现代化该走向哪里”这一新时代教育问题引出“从物的现代化转向人的现代化”这一关于“教育现代化”内涵的新解读,为创新团队的教育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并从大局意识、自由探索与有组织科研的双向滋养、放大溢出效应三个方面对创新团队建设提出建议。



张昉副处长首先明确了作为校园文化重要一维的行政文化之服务性质,并认可自由探索的大学科研之重要性。但就“教育理论创新与上海教育现代化”创新团队而言,张处长更强调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建议创新团队进一步凝练特色方向,打造一支有特色优势的创新团队。



孙琳副书记以“扎根专业实践的学生科研指导”为主题,指出了大学生科研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与意义,并结合两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作品指导经验,重点介绍了挑战杯的赛程、选题及路径、实施流程、团队构建、成果形式。



杨帆副处长结合教务处关于《上海师范大学教学贡献奖实施办法》的最新工作布局,重点介绍了四新项目、虚拟教研室、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奖等教学改革项目。他指出高校科研与教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希望团队成员在注重学术研究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教学创新与改革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双向滋养和转化,助力学科建设和学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陈建华教授对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光临指导和专业建议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宣布聘任华东师范大学杜成宪教授为“教育理论创新与上海教育现代化”创新团队的学术顾问,夏惠贤院长为杜成宪教授颁发了顾问聘书。




在专题报告和分享后,夏正江教授和陈建华教授分别就两大拟申请的重大重点课题进行简要介绍和交流。



杜成宪教授高度评价了教育学科整体发展规划与愿景,指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科近十年来在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提升了新的层次、达到了新的高度,并重点从“主题”和“成果形式”等方面对创新团队建设提出中肯且有效的建议。



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理论创新与上海教育现代化”创新团队在新时代、新征程、新形势、新战略下的定位与使命、责任与担当、方向与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和互信力,为下阶段团队开展有组织的团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凝聚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