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教授就“如何做研究”与我院师生交流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03-29浏览次数:1269

        2013年3月21日下午在我院教苑楼704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海峰教授就“如何做研究”与我院30名青年教师和博士生交流,此次学术交流会由院长陈永明教授主持。

        首先,刘教授以自身的学术生涯为例来回答青年教师提出的“怎样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刘教授指出,历史学出身的他与其他教育学科班出身的学者研究教育史的理论思维会有不同之处,现在交叉研究的不足是易被产生学科之偏见,因为各学科都更为偏重自己的学科;但其优势也很明显,如可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发表文章较为容易;在学界也易产生影响,提高学术知名度。接下来,刘教授就博士生提出的“如何使学术论文写得有吸引力”的问题也做了详尽的答复,他指出很多博士论文已经形成固定套路,学术论文不仅要内容扎实,具有科学性,而且还要具有美感,学术观点要影响他人,让他人心悦诚服,就要在内容美的基础上追求形式美,因为文字清香感人、沁人心脾可以提升论文的质量。

         针对“教育历史研究中注重哪些方法”的提问,刘教授指出:写专题论文,要有历史考察、比较研究及现状调查等三大支柱,历史研究中比较多的是文献法,当然还有文物佐证等。就一位博导提出“如何判断真问题和假问题”的研讨,刘教授认为:在研究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实际价值的大小,而非问题的真假。刘教授结合自身实践,以实例讲解,答疑释惑,使在座的教师和博士生对“选好题”、“做研究”等方面收获颇丰。

                                                   (供稿:吴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