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上海师范大学54周年校庆之时,j9九游会官方网站正式确定了第一届创新团队建设名单。各创新团队围绕教师教育的主题开展研究,将会大力促进我校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水平的提升,激发全院教师的兴趣爱好与创意热情,增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院整体科研水平。
2008年10月15日星期三下午, 6个创新团队向全院教师作了汇报,然后经院学术委员会评审,大家一致认为,这次的6个项目对我们的学院发展很有必要,也具有创新性,获得全部通过。6个创新团队分属教育学、管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领导学等学科门类。
6个创新团队分别由管理系朱炜老师、教育学系陈建华老师、教育学系王荣生老师、教育学系刘次林老师、初等教育系沈嘉祺老师、现代校长研修中心俞可老师负责。
朱炜老师负责的管理系创新团队,研究领域为教育制度变迁与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总体建设思路以科研带动团队,团队创生科研为思想引领,通过教育制度变迁与学校组织变革这一研究平台,集聚本团队成员的才智与热忱,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以此激励每位成员的学术潜能和学术生长,利用两年时间,锻造成一支紧密而卓越的创新研究团队,贡献出一大批高层次、高品质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努力使教育经济与管理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沈嘉祺老师负责的创新团队研究领域为初等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和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结合本科特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开展初等教育基础理论和小学教师教育研究,在与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互动中完成有关研究,为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奠定理论基础。围绕我校教育部“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发挥团队力量,分工协作,开展初等教育基础理论和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一支在初等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水平的、在全国小学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研究队伍。
刘次林老师负责的创新团队,以道德教育为研究领域,成员在德育原理、品德心理、社会性发展等方向都有研究,为了凸现教师教育,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选择“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与发展”作为团队建设的启动项目。总体建设思路是“围绕教师教育,以课题带动队伍,以小题带动大题”,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与发展为切入点,从师德结构研究、师德发展探索、师德评价创新三个方向进行研究,使我院道德教育成为特色学科,为重点学科建设打基础。
陈建华老师负责的创新团队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总体研究框架包括三个部分:理论研究、行动研究与案例开发研究,理论研究基于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视野,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作用机理、基本价值、社会心理与行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行动研究。由课题组成员与中小学一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组成“研究共同体”,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展开系统的行动研究,摸索、总结、探讨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师教育操作方略;案例开发研究。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帮助中小学教师总结和提炼专业发展的实践智慧。团队成员都是来自不同领域的对教师教育感兴趣的自然结合体,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共同关心的科学问题和良好的科研合作基础。团队成员都是教师教育领域、课程教学领域、学校发展设计领域的专家,都独立地承担过教育部或上海市的各级各类课题,创新团队是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能够协同作战,联合攻关,为完成此项目提供了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保障。
俞可老师负责的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创新团队,研究领域为基于职业社会化的校长专业发展研究 ,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校长专业发展的哲学基础,校长专业发展与专业标准研究的方法论探索,校长专业发展与标准研究的国际比较,校长专业发展的政策与制度分析,结合教育部“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项目,总结我国校长专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优势,比较境外校长(教育领导)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成效,努力在校长道德的生存论研究、校长专业发展与标准研究的方法论探索、校长专业发展与标准研究的国际比较与制度分析、校长专业成长的年度报告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产生标志性成果。并能够在校长培训、校长专业发展与标准研究国际学术交流中探索新路,产生显著成绩。同时,通过本创新团队的研究,培养研究力量,集聚研究成果,为使现有校级重点学科(教育领导学)申报上海市教委乃至上海市重点学科奠定基础。
王荣生老师负责的创新团队拟创“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与课堂教学有效性“品牌项目,研究领域涵概中小学,贯通语文课程、教材、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以下四个:语文课程研究——语文课程内容重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材强化教学功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语文教学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语文教师研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各取重心,相互支撑,多渠道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张扬上海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的雄风。总体建设目标为:理论研究有建树、服务地方有实效、人才培养有规模,逐步建设成国内第一流的,在国内和海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语文教育研究高地。 (李霞)